高学历人才,如何安放?
时间 2019-11-20 09:18:28     浏览12

博士人才是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更是成为社会争抢的群体。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历年人才数据统计,自1997年到2018年,我国博士研究生毕业人数大约为78.8万人,招收人数约为120万人。如果按人口比例算,平均每万人当中大约只有5到6人拥有博士学位,即便是按照招生人数计算,其比例也不过8.6/10000。

由此可见,社会各行业对博士人群的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博士就业选择和去向,不只是影响个体和家庭发展的个人行动,更成为社会多方关注的重点。记者聚焦博士的培养以及就业现状,对该群体进行采访调查。

压力大但形式多元成博士就业现状

根据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的调查显示,2019年全国的博士毕业生在毕业后选择继续从事与学术有关职业的比例为50.2%,而1997年、2007年博士毕业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分别为74.6%、54.3%。也就是说,近20年来,我国博士生在学术系统就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博士毕业生选择从事其他非科研类职业意味着该人群就业形式的多元,也意味着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复旦大学2019届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毕业生李魏说,在他读博的这6年中,明显感受到博士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所以也让该群体的就业选择趋向多元化,“对于博士生来说,能够留校任教或者是去别的高校任教再继续从事科研教学应算是我们比较满意的职业选择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现在对于博士人才的引进也逐渐抬高了门槛,现在不少国内大学,都会要求引进有海外留学或者交流经验的博士毕业生,所以许多国内的博士生就会找寻另外的就业方式,比如去事业单位、去应聘政府雇员以及去企业等等。”

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巴甫洛夫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系的博士王卓则表示,有海外经历的博士人才归国就业可能确实有着一定的优势,他已通过湖南省的引才平台与湘雅三医院签订了协议,未来将成为该医院一名医生。“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的博士人才,都面临着比以前更大的就业压力,但是重点还是要提高自身实力。况且,就业压力的增大也有其有利的一面,这让更多的博士生不再局限于高校任教职业选择,促进了博士群体的就业选择走向多元化。”王卓说,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博士人才,所以博士生就业的多元化趋势,也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体现。

截至2018年,博士群体从高校等科研单位流向企业和事业单位就业的趋势更加明显,其中选择到工业界就业的比例急速攀升到19.39%,选择到各类事业单位就业的占比也达到20.66%。

事业、家庭、社会等致就业难题

虽然博士生就业形式逐渐多元,但博士群体的就业还是有着其特殊的难题。从博士毕业生自身来说,对于家庭和事业的兼顾也成为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

今年从人民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的博士生陈捷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我女朋友家里这边催着要早点结婚,并且提出了要在国内一线城市买房的需求。按照我现在的经济实力付首付都需要靠家里支持,况且以后还贷款也是一笔大的开销,所以我如果想选择在高校任教从事科研岗位应该很难应付。”陈捷说,自己的意向是留在高校继续从事科研教学岗位,但是进高校的工资待遇满足不了女朋友父母对他提出的要求,因此,他最终可能会选择进入企业从事科研岗位。“我的情况可能能够代表很多博士毕业生面临的问题,因为现在的社会形势就是这样的,一方面是高校没有那么多职位,另一方面是高校科研是比较清苦的职业,可能更加适应特别喜欢做学术且经济压力较小的博士。”

面对就业选择,某大型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廖欣认为:“对于博士生来说,他们毕业时,会面临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 ,考虑的事情一多,就业面反而会窄。与此同时,大多博士毕业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而无缘于企业中高层技术 、管理岗位。而由于用人单位以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标,许多企业在招聘博士时,会衡量其所需要的成本和带来的企业效益,会更加谨慎和理性。这些共同造就了博士在就业时也可能面临就业难问题。”廖欣建议,博士生就业时,要避免给人带来因单一的实验室研究生活而导致的办事稍欠灵活、人际交往过于死板等印象,要从自身能力和社会现实出发去定位自己的职业选择。

“以学历论英雄”时代渐远

廖欣认为,博士人才何处去值得社会深思,“唯学历”的年代逐渐正在远去,高学历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高收益。这让即使愿意选择进企业工作的博士,也面临着较大的社会竞争压力。

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如何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等问题都值得思考。

国内某师范大学教授朱青分析,博士在培养和其就业时所面临的“高学历问题”,要一分为二看待。“在高校学术领域有这么一句话,博士人群是科研人才的入门人群,也就是说博士及以上人才才是真正能够进入学术界进行科研研究的那部分人,其在学术方面的价值和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朱青说,但博士生在求职时处于社会对其科研成果、专业能力、职业态度等多方进行考察的境地,应适时调整期望值,不一定要立马提出专业对口、地区发达、工资很高这类要求,而是在基层工作中先储备更多的实战经验,将自己的就业、择业过程变成一个不断上升的发展模式。

除此之外,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李永刚指出,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高水平大学中博士毕业生选择继续学术研究的比例渐低,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研究队伍的后备力量与水平。因此,未来教育部门和高校应进一步健全博士进入高校任教后的薪资、评价、管理和保障等制度,提升学术研究职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我国目前虽然处于经济下行期,但也处于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时期,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是企业今后用人的趋势。正确培养和利用高学历人才,让他们有机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和贡献,需全社会合力促进。”朱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