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详解: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900万,怎么就业?
时间 2020-12-14 08:28:49     浏览9

因为疫情影响等因素,今年大学生找工作受到了冲击。但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一届新华网教育论坛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首次透露,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今年9月1日,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比去年统计数字还要好一些。

同时,他也指出,2021年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900万,规模增长必然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此,教育部梳理当前形势就业的六个空间,建议大学生和企业提前准备。

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比去年还要好一些

就业工作是“六保”“六稳”之首,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不只因为疫情冲击,也有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部分影响将会长期存在。

吴爱华表示,今年大学生就业难,受到四种因素叠加的影响。一是疫情防控常态化,最直接的影响在今年二三月份,学生不能和用人单位面对面见面,同时线上的工作又需要大量的学生进入就业领域,很多网络企业要招聘大学生也不能进校园,学生和企业都很着急,直接影响今年上半年尤其明显。

另一方面,从高等教育发展来说,今年是进入普及化后第一年的就业,学生规模874万,比上年高出好几十万,规模增长必然带来就业形势的更加严峻。

同时,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也经历了一段过程,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伴随行业动态调整,特别是在有些去产能、去库存行业,就业需求影响非常大。

今年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的影响就是中美战略博弈,从贸易领域向多个领域的延伸,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今年有一批原来准备出国的学生无法出国,需要在国内就业或读研。

这些因素中,有的是短期的,有些是长期的。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今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了很多措施,从升学扩招、基层岗位、毕业生参军入伍、科学、科研、医疗等相关领域的就业采取了十大行动。目前,2020届毕业生就业结果总体稳定、好于预期。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今年9月1日,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比去年统计数字还要好一些。

我国14亿人中仅有1.7亿大学生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到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51.6%,在学总人数达到4002万人。这两个数字表明,我国已经实现了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普及化阶段的跨越,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刘川生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办学规模、培养质量、服务能力、科研水平等方面的历史性提升,这个发展奇迹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大学生数量大幅增长,一定会让就业形势发生变化。根据教育部的预测,2021年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900万,达到909万人,再下一届毕业生将超过1000万人,到2030年,还会有1亿多毕业生进入各行各业。

对此,吴爱华认为一方面要看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另一方面也要寻找新的机会。

“总的来说,我国经济还处在中高速发展阶段,每年增长的GDP的空间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吴爱华说,在我国的整体人口当中,大学生比例不是高了,而是少了。美国3亿多人口,其中有1.4亿大学生,我国14亿人中目前也只有1.7亿大学生。 再有十年左右的时间,随着1亿多毕业生进入各行各业,我国14亿人口当中就会有3亿多的大学生。关键是我们怎么配置这些人才资源,怎么调整结构、提升质量。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21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平均起薪为5290元,这个薪资结构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高校要更加理性地引导毕业生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特别是在疫情条件下,能生存下来的企业就很不容易,真正月薪超过1万的工作是很少的,毕业生要更加理性地认识到疫情下的整个经济形势和薪资水平,不能太好高骛远。

大学生可重点关注6大新就业空间

从最近的形势,看灵活就业、自由职业比例在提升,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些新的领域里面创造了更多的新的就业机会。未来,大学生新的就业空间在哪里?吴爱华参考国家整体布局上,梳理了当前形势就业的六个空间。

从政策空间上蓝,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中支持15种新业态模式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空间,例如线上服务、产业化转型、个体经济、共享经济等等,特别是现在年轻人喜欢灵活就业的形势,先用一段时间体验一下自己到底在哪个领域工作更有兴趣。

二是产业的新空间。由于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水平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产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整个大数据产业需要2000万人,大学供给远远不够,今年人工智能人才在市场上价格非常高。

三是企业新空间。不同的企业情况不一样,经济转型升级的情况下,有一部分企业去库存、去产能,就业形势相当不好,但是也有相当多的领域非常迫切。今年教育部和中关村、深圳产业园一起举行专场招聘,中关村提供13万个岗位,深圳提供了14万个岗位,但最后的情况是投递的简历比岗位少,有些专业领域学生人才供给还是不够的。

四是技能新空间。很多技能领域现在人才非常缺,比如物联网安装调试员、无人机驾驶员、电子竞技员,仅物联网的安装调试现在缺500万人,还有家政等领域,真正有技能的人才是不够的,需要加大力度增加供给。

五是区域新空间。从不同区域来说,长三角、珠三角这些经济活跃区域的人力资源供给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近几年深圳在全世界征集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主要是为他提供更多的人才。

六是创业新空间。优秀年轻人的创业,才有可能给我们带来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可能,有胜出竞争对手的机会。

吴爱华提醒,大学生既要看到当前疫情形势下的就业挑战,更要意识到,普及化时代如何更好地认识分析自己。对高校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挖掘拓展更多就业新空间,从人才培养到就业环节,都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